论语三则
佚名〔先秦〕
子曰: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
子曰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”
子曰:“小子何莫学夫《诗》?《诗》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,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孔子说:“知道的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才是明智的。”
孔子说:“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!一竹篮饭,一瓢水,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,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,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。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!”
孔子说:“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《诗经》呢?学《诗经》可以抒发情志,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,可以使人结交朋友,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怨刺不平之事。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,远可以侍奉君主;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。”
注释
知;同“智”。
箪(dan):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。
陋
简析
第一则强调真正的智慧在于明确区分已知与未知,不混淆、不虚荣,这是明智的态度;第二则赞美颜回安于贫贱、乐在其中的高尚品德,体现出颜回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和贤德品质;第三则鼓励弟子学习《诗经》,认为它能激发情感、观察社会、团结人群、抒发怨情,近则能侍奉父母,远则可辅佐君王,同时增长对自然万物的认识,体现了《诗经》的多重价值和教育意义。
缁衣
诗经·国风·郑风〔先秦〕
缁衣之宜兮,敝予又改为兮。适子之馆兮,还予授子之粲兮。
缁衣之好兮,敝予又改造兮。适子之馆兮,还予授子之粲兮。
缁衣之席兮,敝予又改作兮。适子之馆兮,还予授子之粲兮。
愚公移山(节选)
列子〔先秦〕
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。惩山北之塞,出入之迂也,聚室而谋曰:“吾与汝毕力平险,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,可乎?”杂然相许。其妻献疑曰:“以君之力,曾不能损魁父之丘,如太行、王屋何?且焉置土石?”杂曰:“投诸渤海之尾,隐土之北。”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,叩石垦壤,箕畚运于渤海之尾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,始龀,跳往助之。寒暑易节,始一反焉。《列子》
一言既出驷马难追
《论语》〔先秦〕
棘子成曰:“君子质而已矣,何以文为?”子贡曰:“惜乎,夫子之说君子也!驷不及舌。文犹质也,质犹文也。虎豹之鞟,犹犬羊之鞟。”